第五十七章:靜修堂
王家村,晨霧如潮,白茫茫地罩著村頭石埠與田埂小路,遠山輪廓隱沒,宛若仙境.
王宇仍坐於老榆樹下,桃花樹已枯,但在他靈息引導下,新芽悄然吐露.經過一整個冬天的教導,村中已有二十餘名少年每日朝暮練習靜息,感氣與坐觀.
這一天清晨,村裡的林石,田洛,阿拙之孫田寬等幾人,早早來到王宇身前跪坐.
田寬聲音仍帶稚氣,卻滿是期待地說:「師...王叔,咱們每日這樣靜坐,也不知有沒有成效...」
旁邊的林石也說:「上次我爹說,我身上似乎有熱氣升起,睡覺時還見著奇怪的光影...那是什麼?」
王宇看著他們,眼神柔和,沉聲道:「那是你的靈感初開,元神已有浮動...」
他從袖中取出一物——
一枚純白玉簡,無字,卻靈光微顫.
「我今日傳你們一法,不再只是靜息,而是真正的——引氣入體.」
眾人驚呼,旋即正襟危坐.
王宇在地上以手指畫陣,講解從靜息進入感氣的要點與心法,再以自身元嬰之息,在每人眉心輕點一縷清氣,助其開識.
「此後你們不再只是入靜,而要引氣入心,氣走經絡,藏於丹田.」
「此法名為"靜根法基篇",是我依你們體質所創,無需靈根,皆可入道.」
他頓了頓,語氣深沉:「但入氣之後,雜念起,魂識動,若無恆心,則反噬己身.此後每日功課,當從三刻靜坐,升為半日行息,再進一步.」
眾人齊聲應道:「謹記!」
———
數日後,王宇選定村中東側一處靈氣微聚之地——本為他當年所布符陣遺力未消之地.
他親自指揮,挖地,立樑,築牆,用靈木與山石搭建一間兩層高的靜室,命名為——
「靜修堂」.
靜修堂不掛匾額,不設供奉,內部無金像神位,只有一座玉桌,一塊蒲團,一道靈泉.
每日朝暮時分,弟子依序入堂靜坐,默修氣息,靈泉潤體,符香定神.
久而久之,村中氣息為之一變.
靈草自生,夜鶯常鳴,村人壽命延長,孩童體質漸壯,就連耕牛產量也增加數成.
村人見之驚歎,紛紛自發供奉靜修堂之外,送菜送水送布料,王宇皆不收,只設立一條規矩:
「不納拜,不收財,不問來歷,入道唯心,靜守為本.」
———
這年春末,東路國南界,修道盟設立的新城鎮開發逐步延伸至王家村百里之外.
有修士偶經此地,見此村靈氣盈溢,少年坐修,驚為異事,欲一探其主.
王宇未出,僅遣星舊化形為蝶,懸於靜修堂外,傳音一語:
「凡心可渡,仙道不談.此地無門,若來求法,須靜坐三日,若心亂即離.」
三日後,該名修士枯坐不得氣通,慚愧離去.
傳言自此傳開,名為「無門靜堂」.
———
王宇每日依舊教學,觀靈,講訣,對外不語,不應,不爭,但靈堂中那口靈泉卻愈發清澈,甚至偶爾於月夜泛起星光微芒,似為某種天道回應.
他知,那是冕空夢界仍未遺忘於他.
星舊偶爾閃現銀紋,與靈泉產生共鳴,夢引環於某夜微動,傳來微不可聞的鳴響.
王宇靜靜看著那道微光,不再如當年般急於探求,只輕聲說道:
「夢中之路,我已自斷.今生之道,由我自修.」
他將夢環再度封入黑匣,沉入靈泉底部,自此不復啟用.
———
這一年春末,村中迎來第一位靈感小成者.
田寬於靜坐中氣息自然凝聚,形成丹田靈旋,體溫升騰,識海清明,自此進入修行初境「靈根未成,識門已啟」.
王宇為其取名「寬一」,許其自立道號,並賜一符印:「靜心未動,見道可期.」
村人首次見到一位「自凡躍靈」者,震動不已,自此靜修堂聲勢大振.
弟子至第三十人,靈氣於村中自行循環流動,已具備基礎聚靈結界之雛形.
———
某日夜深,王宇立於堂外,觀眾人靜修,忽然閉目入神.
他看見了一幅畫面:
——夢中山河,一人獨立星海,身後百千人影靜立不動,皆目向前望;
——那前方,是一座早已傾塌的冕空殘塔.
那是未來的自己,還是過去的預言?
王宇微微一笑.
「無妨,來日若真至此,我自會走回去.」
「但此時此刻,我要——先教好這群人.」
他轉身,推門而入.
桃花未開,但堂中燈火正明.
⸻———————
(此為沒有意義文字:1234567890)